名校林立、国家公办院校数千之众,普通人大概也就知道为数不多的几个重点的院校,高校如果想出名还真不容易。
但是,最近两个“学院”、相当于过去三本的高校却火了,他们分别是四川宜宾学院和河北科技学院,一个是专升本的公办院校,一个是民办的院校,火的原因大家都知道,就是录取通知书“太不正经了”。
宜宾学院的录取通知书,将“录取通知书”,写成了“寻取通知书”,在“寻”字的正下方,赫然是该院院长杜正聪的亲笔签名。看杜院长的签名很潇洒,估计是通知书太多了,写得头昏眼花了,所以上面一行有一个明显的错别字,他也没有看出来。于是,领导漂亮的签字与错别字“寻”交相辉映,别有一番风味。
河北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显得就“更不正经了”。这个录取通知书采取的是“按图填空”的方式,显然是打印出来的,排版的工作人员太不认真了,也没有想认真地按图填好空,而是选择了打印出来就交差了事。如此之下,打印出来的“特有信息”与原来的“共有信息”之间极不协调地存在着。歪歪扭扭不说,甚至是有的信息都“跑到姥姥家去了”。同样,这样的信息下面就是校长徐双的签字,也同样是因为通知书太多了,写得头昏眼花了,所以上面那一行行“飞入云天”,亦或是“坠入海底”的文字,他也没看见。
按理说,四川宜宾学院和河北科技学院炮制出来的两个“不正经”的录取通知书,属于明显的工作疏漏,也可以说他们就没拿“录取通知书”这件事当回事儿。正如河北科技学院的回应所言“不影响录取”,啥意思?意思很明显,有张纸“比划比划”就得了。
想想30多年前我们入学的时候,录取通知书也就是一张普通的A4纸。哦,对了,还不是一张, 而是一张A4纸中间有一个裁剪线,上面一半邮递给学生,下面一半学校留着,中间有一个骑缝章,学生入学的时候把通知书一交与下半页对上,OK!实际上对不上也无所谓,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造假的,只要基本信息对得上,照样可以入学。看似这张纸用处还真不是特别大。
但是,不知道四川宜宾学院和河北科技学院领导们想过没有,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似乎意义不太一样了。大家都习惯于不管什么东西都拿到网上晒一晒,发发朋友圈。显然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效果,难怪很多高校都花了很多心思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上。当然,如此情况下出现些许的问题就会被放大了。四川宜宾学院和河北科技学院这次之所以双双“火了”,也正是这个原因。
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恰恰因为工作上的疏漏,目前这两个学院已经在热搜和热榜上连续出现多日,大家现在都对这两个学院“耳熟能详”了。
我在想这是不是恰恰起到了很好的“逆向宣传”效果呢?
显然是的。制造正面新闻,这两个学院肯定是无法跟其他实力雄厚的高校比拼的,会不会是人家有了“逆向思维”,通过反向宣传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呢?正如当初“为爱冲锋的勇士”、“张家界新娘”一样,管他丢不丢人、毁不毁三观,反正“火了”就行。
四川宜宾学院和河北科技学院现在真的是火了,我建议就别追究管理责任了,而是重奖才对,没有“他们”的“不正经”,哪有今天的大家人人尽知啊!